陈德宁教授

发布者:蔡海珊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3

基本信息

    名:陈德宁            

   别:           

职务/职称:教授                          

    箱:dening_chen@aliyun.com   

个人简介

陈德宁,女,博士,教授,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首届广东财经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首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负责人。担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软实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库成员。曾主持完成国家、省部厅级课题10项,参与各级课题和项目2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合作出版著作和教材各一部,个人和指导学生获得省厅级和学会奖项9项,多篇研究报告被国家及省部单位采用。曾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地理系、香港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学术交流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做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跨制度与粤港澳经济合作

湾区经济的动力机制

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

主讲课程

本科生:《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专业导论》等

研究生:《粤港澳经济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1-1987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士(地理教育专业)

1996-1993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人文地理学专业区域经济开发方向)

2006-200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人文地理学专业区域发展与规划方向)

2018.1-2018.3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访问学者

2013.1-2014.1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地理系  访问学者  

2012.8-2012.12香港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学术交流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6年7月 至今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教师

1991年7月-1993年7月 广东德庆县悦城中学、香山中学 教师

科研项目

[1]基于夜间灯光遥感的城市空间结构感知及其碳转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42471438,2024年,在研, 参与)

[2]促进孙中山符号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广东省委统战部项目TZKT2413,2024年,主持,结项)

[3]跨制度背景下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耦合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8FJL020,2018年,主持)

[4]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常态化合作机制研究(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创新环境建设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题201806030020,2018年,主持)

[5]“一国两制”下大珠三角地区多中心城市区域协调关系构建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6WTSCX038,2017年,主持)

[6]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实验区与港澳深度合作的制度创新机制研究(2016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A030313806,2016年,主持)

[7]CEPA背景下内地与香港经济格局耦合的实证研究及对ECFA启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014,2011年,主持)

[8]深化港澳能源合作研究(南方电网公司国际部、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2020年,参与)

[9]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统战工作思路研究(广东省委统战部项目TZKT1823,2018年,主持)

[10]肇庆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肇庆市发改局,2014-2015,主笔)

[11]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优利用管理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012ZGHM_009,参与)

[12] 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创意园区发展规划和广州市荔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2,荔湾区发改局,参与)

[13]基于3S技术的广州市灾害天气影响下的春运应急系统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A030302013,2010-2012年,参与)

[14]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优质“湾区”——粤港澳核心区新发展模式探讨(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招标项目,2010年,主持)

[15]以共建环珠江口地区“湾区”经济为重点,构建粤港澳和谐经贸关系”(广东省委统战部项目,2009年,主持)

[16]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其功能区划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E03,2007年,参与)

[17]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6JA790024,2006年,参与).

[18] 费孝通的经济社会思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8BHS009,1998年,参与)

[19]CEPA框架下大珠三角经济格局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3/04C1-06,2004年,主持)

[20]肇庆市产业选择和发展研究,(肇庆市发改局,2004年,参与)

[21]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十五”规划重点基金项目01JA790125,2001年,参与)

[22]广州市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现状和对策研究(2003年广州市软科学招标项目,参与)

[23] 广州南沙区“十一五”规划(南沙区发改局, 2002,参与)

[24] 广州市白云区工业化进程研究(白云区发改局,2001.参与)

[25] 影响广州城镇就业的主要因素及治理对策(2000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参与)

代表性论著专利

【论文】

[1]陈德宁,孙呈昕,黄柏霖,梁颢严,徐梓凌. 基于中华文化传播力优化的孙中山符号价值认同探讨[J].当代港澳研究(香港), 2025(01):90-131.

[2]陈德宁,张亦汉.国际双核大都市跨关税“口岸—功能区”可达性便利化策略分析[J].学术论坛, 2022(06):101-113.

[3]Dening Chen, Zuxin He, Xinyi Hong, Xinxin Ni and Renfeng Ma. Green and Low-Carbon Commuting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Cross-Border Metropolitan Region by the Subway Network: The Case of Shenzhen and Hong Kong, China Land[J].2022, 11(8), 1127.

[4]陈德宁,吴康敏,吴家瑜,马仁锋等.欧盟跨边界土地开发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的启示[J].热带地理,202202):283-292.

[5]陈德宁吴家瑜,刘冬林,郑天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澳门二十年综合发展成效析评[J].城市观察202004):26-35.

[6]陈德宁,陈军才,刘冬林.粤港湾区域下内地与澳门经济耦合实研究[J].学术论坛2019(03):89-97. 

[7]陈德宁,董怡菲,吴康敏,余可,吳家瑜.基于制度溢出视角下的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与香港的整合培育机制研究[A].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选编(第十一辑)2019.

[8]陈德宁,郑天祥,罗伍丽.澳门管理海域的确定与新海港城市的构建[J].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澳门)201701):49-59

[9]陈德宁,陈军才,何一鸣.CEPA下香港与内地经济耦合度与效应分析[J].学术研究,2014(01):85-92.

[10]左连村,陈德宁,黄耀婷.中国内地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措施与CEPA开放措施的协调性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24-133.

[11] 陈德宁,郑天祥,梁倩婷,何晓珊.粤港澳共建环珠江口湾区优质生活圈与我国和平崛起[A].第15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国际研讨会 CSCE XV:澳门会议论文集[C] .澳门: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环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2:270-275.

[12] 陈德宁,郑天祥,陈军才,何键芳,黄枝连.湾区价值和粤港澳共建低碳湾区的思考[A].上海论坛2012会议论文.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之路[M]第二十二章,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60-271.

[13]陈德宁,何一鸣,何建芳.低碳经济、优质“湾区”和协调发展机制[J].岭南学刊,2011(3):94-97.

[14]陈德宁,郑天祥,邓春英.粤港澳共建环珠江口“湾区”经济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1589-1594.

[15]陈德宁,何一鸣,沈玉芳.CEPA框架下“大珠三角”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的动力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3):377-383.

[16]陈德宁,杨再高.全球化动力、城市产业互动与区域制度演进——以穗港澳为例[J].珠江经济,2008(10):19-34.

[17]陈德宁,刘豪兴,张书琛.费考通“珠江模式”转型路向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3):77-81.

[18]何一鸣,陈德宁,杨再高.香港制度溢出对珠三角经济转轨模式的影响机理与实证分析[J].珠江经济,2007(11):14-20.

[19] 廖伟群,陈德宁.珠海市荷包岛旅游开发研究[J].华师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36.

[20]陈德宁,沈玉芳.广东城市化的动力特征与发展方向探讨[J].经济地理,2004,24(1):76-80,90.

[21]陈德宁,沈玉芳.广州市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04, 20(1): 78-81.

[22]陈德宁,沈玉芳.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对广州科技创新影响初探[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3):78-8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技管理》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23]陈德宁,沈玉芳.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 生产力研究, 2004(4): 189-191. (《理论参考》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24]陈德宁.区域竞争力理论的提出与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2003,2(12):21-24.

[25]陈德宁,胡彩屏,杨再高. 农村城市化:珠三角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J].广东经济,2001(3):43-44.

[26]陈德宁.东莞厚街镇特色经济对发展镇域经济的启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5):81-8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7]刘纪显,陈德宁,张书琛. 广州城镇失业根源的理论假设和计量模型分析[J]. 广东商学院报, 2001(4): 55-57.

[26] 陈德宁,陈廷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J].广东商学院学报,1999(2):32-35.(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交通运输经济、邮电经济》2000年第4期全文转载)

[28] 张书琛,陈德宁.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比较评估[J]. 澳门研究, 2000, 13(1): 5-41.

[29]陈德宁.澳门旅游业与澳门经济定位[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99(6): 30-3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

[30]陈德宁.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空间经济持续发展初探[J].热带地理,1998,18(4):338-34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地理》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

[31]吴郁文,陈德宁.重构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思考[J] .城市发展研究,1997, 17(3): 24-26.

[32]陈德宁,金艳. 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相邻地区的互补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14(4)31-34.

[33]吴郁文,万昌明,陈德宁.广州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现状、预测与对策[J].热带地理,1995,15(1):49-55.

【专著、教材】

[1]刘豪兴,桂勇,陈德宁等.旷世的忧思:费孝通的经济社会学思想[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 张伟强,罗千人,陈德宁.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学生培养(指导学生参赛获奖)

[1]肖慧琳等:广东财经大学潮文商情实践团队获2023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东省优秀工作典型(2023

[2]姚温敏等: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三乐村志愿服务团队编制规划作品南粤村庄(整治)规划设计大赛优秀奖(2018

[3]曾伟州等论文:广州市低碳社区模式研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作品竞赛三等奖(2011

[4]林士超:进展及新商圈理论的提出获2022届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2022

[5]林奕丹等作品:深莞穗协同创新水平和提升对策广东财经大学第九届“挑战杯” 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9

获奖情况

[1]制度自信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政治战略思考(第一作者)获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世界政治经济地理大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地理学会)

[2]中国内地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措施与CEPA开放措施的协调性研究(第二作者)获得“广东省经济学会2014年会优秀论文奖”

[3]影响广州城镇就业的主要因素及治理对策(第四作者)获得2001年广州市“决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奖”的三等奖(即第三名)

[4]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导赏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15)

学术社会兼职

[1]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专家

[2]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库成员

[3]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软实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参会及报告

[1]促进孙中山符号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2024年会议,广州)

[2] Construction of a New Central Economic Axis in Asian and Reshaping of the World Peaceful Development Pattern (北方论坛:2024年北极发展及保护会议,哈尔滨)

[3]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新时代城市商圈理论构建与空间实证(2024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郑州)

[4]制度自信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政治战略思考(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世界政治经济地理大会经济地理年会,广州)

政府决策支持

研究报告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采纳2022)

研究报告获广东省委统战部采纳(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