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年会

发布者:蔡海珊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10

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宁波大学主办的“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年会”于4月18-20日在宁波大学举行。我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梁小薇和金万富老师参加会议。

梁小薇老师和金万富老师在会场合影留念

梁小薇老师在论坛21:“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与乡村产业振兴”分会场做了题为“基于镇村集成规划的镇村统筹协调——以南海区里水镇为例”学术报告。该报告以南海区里水镇为案例,指出里水镇的“镇村集成规划”是在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强调了镇村统筹协调发展,通过“留+腾”的模式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外的203用地的镇域统筹,探索了乡村存量建设空间按需腾挪、有序流动的空间保障机制,打破了传统规划中“镇村割裂”的局限性,实现了“自上而下”的规划要求和“自下而上”的乡村建设需求的对接,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推进和实施。

梁小薇老师做学术报告-“基于镇村集成规划的镇村统筹协调——以南海区里水镇为例”

    金万富老师在论坛11:“大食物观下的耕地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分会场做了题为“中国粮食产量、供需关系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学术报告。该报告在系统梳理国内关于粮食供需关系和影响因素等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两个研究问题,一是3大产销分区内部各地级行政区粮食供需关系演变如何?二是粮食产量的关键积极与消极因素主要是什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2000-2022年中国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均含有四种粮食供给类型城市,但粮食供需关系改善的城市数量较多;主销区城市粮食供需类型以非常拮据为主,粮食供需关系趋于恶化的城市数量增加;播种面积是粮食产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城镇化的负面影响最为突出。根据研究发现,该报告从粮食产销分区调整、跨区域粮食物流网建设、3大产销分区粮食产销协作机制构建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金万富老师做学术报告-“中国粮食产量、供需关系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图文:梁小薇、金万富   初审:蔡海珊   复审:肖荣波   终审:张政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