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魏秀国
性别:男
职务/职称:副院长,教授
邮箱:xgwei2007@163.com
个人简介
魏秀国,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副院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负责人。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 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以青年扶持基金等近10项,参与国家重点基金、国家“973”项目、农业农村部、国家生态环境部以及地方政府项目和省基金多项。目前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碳循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
本科生:《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导论》、《环境科学概论》、《土壤地理学》、《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科学概论》
教育经历
1991.9-1995.7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学专业,理学学士;
1995.9-1998.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专业,理学硕士;
1999.9-2003.7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环境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博士;
2004.9-2006.9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8.9-2009.10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8年7月—2006年8月,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现名: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环境保护、环境地球化学、碳循环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2006年9月—至今,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碳循环研究等方面的科研以及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方面的教学工作。
科研经历
1.主持和参加的主要项目:
1.2023-2025年,主持横向子项目“深圳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项目外业调查采样项目”.
2.2012-2014年,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海水入侵对珠三角地区地下水及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同位素示踪研究”(编号:2011B050200008)
3.2007-2009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侵蚀对珠江流域河流碳通量的影响”(编号:40601092).
4.2006-2007,主持博士后基金委员会基金“异常降水事件对河流碳通量的影响——以东江为例”(编号:20060390621).
5.2004-2008年,主持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人类活动及自然因子对珠江流域河流碳通量与陆地侵蚀的影响”(编号:2004B50201013).
6.2003-2005年,主持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城郊蔬菜产地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编号:2003C201034).
7.2004-2006年,主持广东省科学院与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优秀青年人才扶持基金项目:“基于DEM的北江流域土壤侵蚀与碳循环研究”
8.2005-2006年,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珠江流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编号200502).
9.2004-2005年,参加国家农业农村部项目:“花都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
10.2004-2005年,参加国家生态环境部项目:“广州市典型区域土壤污染探查研究”.
11.2003-2004年,参加原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项目:“佛山市南海区农用地分等”.
12.2003-2004年,参加国家农业农村部项目:“佛山市南海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13.2003-2005年,参加国家重点基金:“典型气候带森林土壤碳循环及碳汇估算的同位素示踪研究”,(编号:40231015).
14.2002-2004年,参加省科技攻关项目:“南方叶类蔬菜硝酸盐的控制技术研究”,(编号 2002C20510).
15.2002-2006年,参加国家973专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编号:2002CB412500).
16.2002-2005年,参加省科技攻关项目:“蔬菜生产中污染物特征、风险评价及防治技究”,(编号:C21202).
17.2000-2001年,参加地方委托项目:“珠海市南水镇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调查及评价”.
18.2000-2003年,参加珠海市重点资源与环境项目:“珠海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
2.近年发表主要学术论文:
1. Xiuguo Wei, Weixi Yi, Chengde Shen, et al. 14C as a tool for evaluating riverine POC sources and erosion of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drainage basin, South China.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2010, 268:1094–1097.
2. 魏秀国, 沈承德, 李宁利等.珠江水体悬浮物的表观年龄与流域侵蚀.科学通报,2010,55(7):603-609.
3. Wei Xiuguo, Shen Chengde, Li Ningli et al. Apparent ages of suspended sediment and soil erosion of the Pearl River (Zhujiang) drainage bas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15):1547-1553.
4. Laiguo Chen, Yong Ran, Baoshan Xing, Bixian Mai, Jianghua He, Xiuguo Wei. Contents and sourc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vegetable soils of Guangzhou, China. Chemosphere, 2005, 60: 879–890.
5. Xiuguo Wei, Fushun Wang. Riverine carbon fluxes and soil erosion in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Drainage Basin, South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6, 25卷.
6. 魏秀国,沈承德,孙彦敏. 珠江水体悬浮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沉积学报,2008,26(1):151-157.
7. 魏秀国. 河流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2007, 16(2): 1063-1067.
8. 朱立安,李定强,魏秀国.广东省土壤可蚀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4):4-7.
9. 魏秀国,沈承德,孙彦敏,易惟熙. 珠江水体悬浮物颗粒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地理科学,2003,23(4):471-476.
10. 魏秀国,沈承德,孙彦敏,易惟熙. 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1):1135-1139.
11. 魏秀国,沈承德,李定强,吴志峰等. 珠江流域土壤中碳的存量与通量研究. 生态环境,2004,13(4):670-674.
12. 魏秀国,何江华等. 广州市菜园土和蔬菜中镉的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土壤与环境,2002,11(2):129-132.
13. 魏秀国,何江华等. 城郊公路两侧土壤和蔬菜中铅含量及分布规律.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19(1):39-41.
14. 魏秀国,何江华等. 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及评价. 土壤与环境,2002,11(3):252-254.
15. 何江华,魏秀国等.广州市蔬菜地土壤-蔬菜中重金属Hg的含量及变化趋势. 土壤与环境,2001,10(4):267-269.
16. 何江华,柳勇,魏秀国等.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及评价. 土壤与环境,2003,12(3):269-272.
17. 朱立安,王继增,胡耀国,程炯,魏秀国. 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及其生态控制.水土保持通报,2005,25(2):40-43.
18. 陈来国,冉勇,麦碧娴,何江华,魏秀国. 广州周边菜地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 环境化学,2004,23(3):341-344.
19. 杜应琼. 何江华. 陈俊坚. 魏秀国等.镉和铬在叶类蔬菜中的累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园艺学报,2003,30(1):51-55.
20. 郭治兴,王静,柴 敏,魏秀国等.近 30 年来广东省土壤 pH 值的时空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 2) : 425 -430
21. 魏秀国,沈承德,郭治兴.西江水体有机碳含量变化及悬浮物碳同位素的意义. 地理科学,2011,31(2):166-171.
22. 萧炜鹏,龚建周,魏秀国. 1980-2015年中山市基塘景观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生态科学,2019,398(6):64-73.
获奖情况
1.参与完成的珠海市“九五”重点资源环境科技攻关项目“珠海市非点源污染及控制研究”荣获2003年广东省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2003-资-2-003- R08。
学术社会兼职
1.广东省地理学会 副理事长
2.广东省本科高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
3.国家、省市等行业评审专家库专家若干。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环境经济学院
邮编:510320